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今年,绍兴市60%居住小区、商业街需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工作。“我们滨河社区下辖6个小区中,已有5个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居民参与率好于预期。”6月20日,越城区塔山街道毓兰华庭小区居民韩先生向记者反映。
五小区同时“定时定点”投放

6月20日上午约7点,记者来到越城区塔山街道严家潭小区,看到小区大门附近建有一个垃圾集置点。告示牌上写着:居民每天上午6:00-8:00、晚上5:30-8:00在投放点位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现场有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和1名志愿者。“居民投放后可在我这领取一张面额为0.4元的‘奖励卡’,集齐25张后可到社区兑换一张面值10元的超市消费券。”该志愿者说。“一般拎两个袋子过来的,在家就已经将垃圾分类好;拎一个袋子的,基本上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对此我们会给予提醒。”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说。
“这个集置点是今年4月20日启用的,为严家潭小区和毓兰华庭小区共用,涉及居民约2000户。”滨河社区党委书记郭炳华告诉记者,4月20日这一天,除了这两个小区,他们社区另外3个小区也开展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工作,“我们社区6个小区中有5个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推进率排名居塔山街道各社区之首。”
与“定时定点”同施并行的,是楼道撤桶。“之前毓兰华庭小区每个单元设有垃圾桶,总共有40多个,现在所有垃圾桶都撤掉了。”郭炳华说。
居民参与率在60%以上

从之前其他小区的试点情况看,做一个“没有垃圾桶的小区”,这项工作其实并不容易。在滨河社区,挑战老习惯进展顺利吗?
“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后,虽然居民扔垃圾不如以前方便灵活,但垃圾在桶内停留的时间缩短了,苍蝇蚊子变少了,大家住得也更舒心。”毓兰华庭小区居民韩先生说,他已经习惯“定时定点”投放。“严家潭小区比较大,离集置点最远的住户,投放一次垃圾要走七八分钟,也真是难为他们了,但他们没什么怨言。”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说。
“小区环境好多了。”滨河社区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往年,垃圾桶离楼道口比较近,天一热,总有居民到社区反映垃圾桶异味大,现在这种情况就没有了。“如果效果不好、居民接受不了的话,这个事情也不可能正常运行两个月。”他说。
“目前,效果好的小区居民参与率已达90%,差一点的也有60%以上。”滨河社区工作人员蒋小萍说,按照原来的预想,两个月能实现50%的参与率就不错了,“就目前来看,整体运行情况都还算平稳。”
郭炳华告诉记者,当然也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一些居民理念上支持,操作时嫌麻烦。“最近这段时间,摆在滨河路上的垃圾桶经常出现满溢情况。”他说,对于不常到集置点投放垃圾的附近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将上门劝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正确率,这是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他说。
这些经验或可借鉴

尽管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但预料中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刚开始,有的居民不习惯,错过了投放时间,直接把垃圾扔在地上。“我们加大了巡查力度,几次上门提醒后,这种情况很快减少了。”蒋小萍说。
“原先夜间投放时间定为晚上5:30-7:30,一些居住在毓兰华庭小区的居民反映,他们做生意的人平时下班时间晚,经常会错过投放时间。”郭炳华说,社区积极倾听民意,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做了调整:夜间投放结束时间从晚上7:30延长到8:00。同时,还在严家潭小区设置临时的“误时投放点”,“偶尔错过投放时间,这很正常,应该理解,但如果发现有人经常将垃圾投到‘误时投放点’,而不到集置点投放,那我们就要上门劝导了。”
“找一个负责任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也特别重要。”郭炳华告诉记者,居住在滨河社区鉴湖新村东区的张阿姨就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志愿者,“每次‘上班’,她都要额外准备一张纸,居民有啥诉求、分类投放存在哪些问题,她都会一一记下来。”比方说,如果发现有居民好几天不来投放,她会主动上门去了解情况。这段时间,该小区正在进行老小区改造,下雨后地面泥泞,张阿姨就找来木板铺上,居民看了很感动。“相比其他几个小区,鉴湖新村东区的垃圾分类正确率就要高一点,已达60%以上。”郭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