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别停在“嘴上” 将“餐桌革命”进行到底


2020-02-15 10:52:01   来源:浙江体彩网

“不好意思,又用混了!”7月20日,安吉县城一家餐厅,虽然每道菜都配备了公筷或公勺,但戴先生和家人们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习惯性地用起了各自的私筷。



  图片来自浙江日报


  小小餐桌,承载文明。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意识到了用餐卫生的重要性,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行动推广热火朝天


  早在今年3月,安吉县文明办、文体旅、市场监管、商务等多部门就联合发布“使用公筷禁食野味文明餐饮”倡议书,号召各旅游饭店和餐饮企业主动为客人提供公筷公勺,也倡导客人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饮企业提供公筷公勺,以及在家聚餐时也要尽量做到“一菜一筷、一汤一勺”。


  与此同时,各部门也在分头行动。县防控办、县卫健局通过医院的健康宣传栏、食堂等阵地向群众科普公筷公勺健康知识;县文体旅游局精心制作了公筷公勺,向酒店、饭店发放;安吉新闻集团制作了公益宣传海报,通过官方平台密集发布……


  餐饮企业纷纷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将公筷公勺放置在餐桌上。笔者走访城区各地时发现,不少餐饮商家都张贴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有的在门口悬挂标牌或在墙上张贴提示语,有的则在餐桌上立着提醒标志。


  1个多月前,安吉还举行了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启动仪式,商户纷纷签字承诺“积极推行公筷公勺”,领取了统一发放定制的公用餐具。


  “落地”好像差了口气


  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无法一蹴而就。


  笔者走访了城区部分餐厅和火锅店后发现,餐厅基本都配备或提供公筷公勺,但根据店方反映,多数使用率不到50%,有的甚至不到20%。“我们会根据菜单来安排公筷数量,基本能达到一菜一配。”上述一家餐厅的负责人就表示,但是否使用,决定权还是在客人手上。


  但也有落实情况相对不错的。松木堂农家土菜馆的负责人包雪莲表示大部分客人会使用公筷。原因在于,来该店消费的多为外来旅游团或商务聚餐,相互之间算不上太熟悉,在用餐上反而相对注意。蜀九香火锅店为每桌都配备了公筷公勺,从清理情况来看,使用率很高。“每双公筷消毒后,我们都套上了一次性筷套,客人觉得干净。”收银员小杨也解释,来店里就餐的不少是旅游团,因此用的概率也高。


  用和不用都有“道理”


  公筷公勺在公众心中“分量”如何?


  很多受访者认为使用公筷公勺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中国人用餐习惯是桌餐制,吃饭过程就是夹菜的过程。如果使用公筷公勺,一顿饭下来,拿和放的动作要重复数十次。


  氛围也是“阻拦”公筷公勺使用的重要原因。有些受访者认为,使用公筷容易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对家人而言,会产生距离感。


  不过,也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不能完全用“用”或者“不用”来界定。“在外会客的时候会用,但在家就没有这个顾忌,用餐环境很重要。”他们都表示,公筷公勺在与不熟悉的人聚餐时使用率明显要高。而在回答“不使用公筷公勺是否会传递疾病”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被采访者都选择了“是”,他们都认可使用公筷公勺更健康更卫生,能减少相关疾病的传播,并愿意对推行公筷公勺予以积极回应和支持。


  “餐桌革命”功夫在桌外


  公筷公勺更好地落实到“餐桌上”,还需多久?


  “已经有了好苗头。”多家餐饮店负责人介绍,自恢复堂食以来,消费者就餐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接受公筷公勺,有些甚至还会主动咨询。


  目前,县文体旅游局的公筷公勺发放已经覆盖到全县星级酒店、品质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行业管理科科长喻瑶介绍说,该局定制的公筷从外观和长度上与一般筷子有明显区别,方便消费者在用餐时“注意”进而引导他们使用。该局也在积极谋划这项行动向民宿和农家乐等处推广,通过引导游客使用,从而也带动安吉这些行业从业者的主动使用。


  为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不少商家已经有了不同的尝试。曾有餐厅酒店为每个客人摆了两双筷子、两个碗,但客人反映碗筷过多,增加了就餐麻烦。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改用了比普通筷子长3厘米的超长版公筷,提醒消费者使用,同时避免他们混淆,效果明显。


  笔者手记


  现实生活中,大家习惯围桌用餐,你一勺,我一筷,看上去热闹又增进情感。但事实上,用公筷夹菜、公勺盛汤,无论从现代文明饮食习惯出发,还是从疾病预防、公共卫生角度而论,都大有裨益。使用公筷公勺是一场亟待深化的“餐桌革命”,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认识,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原标题《走在“路上”、停在“嘴上”到真正落实到“餐桌上”,还要多久? 将“餐桌革命”进行到底》,原作者吴静。编辑潘建兰)

热点新闻
最新资讯